被迫线上教学,这是重新思考教育创新与公平的时刻吗丨疫情中的公司们
如此大规模采用线上教学,这会是一个教育公平的机会。by 杨博宇
本期主播与嘉宾
主播 文姝琪
界面科技总监
嘉宾 杨博宇
探月学院课程及教务负责人
如果没有发生疫情,这周应是一些学校开学/准备开学的时刻。但现在,学校和老师们不得不转向线上教学,并且遇到了很多挑战。
但即使是早早接纳了教育技术和在线教学的创新学校,也面临很大挑战。而今天的节目就与此有关。
今天「硅谷早知道」这期节目中参与访谈的,是创新高中探月学院的课程和教务中心负责人杨博宇。他提到的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点是,在这个全国大规模被迫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如何通过技术来实现教育创新和公平,这个话题也许能得到更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以下内容为音频的文字版,完整节目请通过「声动活泼」微信小程序、喜马拉雅、或包括 Apple Podcasts、Spotify 在内的泛用型播客客户端搜索订阅「硅谷早知道」来收听。
Q - 文姝琪 A - 杨博宇
目前的教学安排
Q:教务工作人员真正开始讨论疫情对教学影响,并采取措施是什么时候?
A: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年二十九、年三十那两天。我们开始开会讨论面对这个疫情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首先做的是对我们学生和老师过年期间出行的排查。按原计划,学生 2 月 10 日返校, 2 月 12 号开始线下授课。现受疫情影响,加上北京市教委规定,目前先在线上进行选课及开课前准备,2 月 17 日正式线上授课。
探月学院实景
Q:线上授课方式的调整对学生和老师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吗?
A:坦白讲,我们其实从老师端做了很多的调整。我们特别推崇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项目制学习,一种叫混合式学习。
从项目制学习的角度,学生没办法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动手操作的项目,无法进行面对面小组讨论等等。这对项目本身的推进会有很大影响。
从混合式学习的角度来说,学生可以利用在家自习时间,自行安排完成线上学习。但核心部分在于线下。我们需要通过老师创造场景来实现学习的深入。
目前疫情会让这两方面都受影响。学生从早上一睁眼,一直到晚上都进行线上学习,这对学生的体验和教学效果都非常不好。所以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整个课程的备课模式及时间表安排都进行了调整。
Q:你刚才提到的混合式教学能稍微解释一下吗?
A:混合式学习其实是最早在美国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字面意思是,将坐在教室里的授课学习,和通过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互联网线上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混合在一起。
这个模式最早兴起的背景是美国互联网兴起时,学校发现老师吸引力永远比不上互联网,因此老师会去思考如何将学生学习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但到今天,我们推进混合制学习的原因已不仅是这方面原因了,现在的线上课程经过不断打磨,已发展得相对成熟。
在向学生输入知识信息这端,学生能很容易地接触到顶尖线上学习资源。按以往模式,一个特级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宝,但这个学校可能只有三十个或五十个学生能听到这个特级老师的课。但今天,一个顶尖老师的课程可以通过录播与复制,让几千万学生看到。这也是疫情期间,我国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在做的一件事情。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每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习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互联网的形式更能让每个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输出端,其实传统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但我们在输出这端,会转到线下去做。为什么输出都要转到线下去做?因为学生还需要老师的脚手架来让他们有场景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尝试解决真实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学校依然是至关重要的,场景的创造其实就是学校需要老师去完成的主要任务。
Q:那之前探月的教学中,线上这一块大概占多大比重呢?
A:我们无法把探月提供的教学单纯分成线上和线下。以我们的数学课为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布置学生提前观看网上视频,包括阅读一些相关材料,并给学生提出一些指导性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在实际授课中,老师会通过场景模拟来运用相关知识。
疫情中的线上教学反馈
Q:疫情发生后,所有学生都只能在线上课,教学效果会有什么折扣?
A:我个人认为,那些需要老师进行场景教学的部分肯定会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我们会通过线上平台的选择,课程备课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地还原这样的场景,结合疫情让学生把真实问题联系进来。通过这样的模式尽可能减少线上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我们学院有一类课程会选择真实社会议题去讨论解决,比如说垃圾分类。但发生疫情后,你会发现这类项目如果继续做下去,受到的限制非常大,很多东西都是纸上谈兵了。
那我们这学期其中有一个项目叫大健康,其实就可以和疫情事件结合起来,期望是学生能够最终做成一个可供在线传播的面对青少年的疫情防护手册。如果这个项目要做一个学期,可能目前的疫情在学期结束前已停止了,但 2003 年有非典,现在又有新型冠状病毒,所以其实对于流感或疫情防控来说,这是需要长远思考的问题。不会说因为疫情的过去,这个项目就变得没意义了。
另外一个例子是从学科课程来说的。比如说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在学习标准差、方差、高阶的因果分析、控制变量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来分析疫情相关的数据。现在都有真实数据,也是在真实的场景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还是能去实现我们之前的目标。
Q:学生对于疫情的情绪或对教学模式的调整有什么反馈吗?
A:情绪上我觉得还是比较平稳的。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学生开始反映不想在家呆了,想回学校。因为学习其实是社会化和情感化的,就算我们在线上的场景搭建得再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需要同伴的交互和社会情感的支持。这是我们在这个阶段没办法去营造和实现的。
如何看待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
Q:这次疫情中,有很多关于在线教育机会的讨论,你们觉得会有什么新的发展机会?
A:对探月而言,我们的机遇肯定不像教育技术产品及线上课程的机会大。但是我觉得这不是市场机遇,更多的是一个教育机遇,是对于这种混合式学习或者说双师课堂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而且我觉得更多的不是一个商业机会,而是一个公益机会,或者说是教育公平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目前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是分开的。线上课程有很多企业在做,线下也有非常优质的学校在做很好的课程,有大量的特级教师资源。
好处是我们的山区学校或学生人数较少的学校能接触到顶尖网课了,但问题是直接给网课其实并不能解决学校问题,只通过线上课程无法续写线下的辉煌。
另一方面对线上课程的企业,他们也会意识到线上的课程不能完全代替学校里的实际授课。如果这两者能走在一起,能去真正推广双师和混合制学习,我觉得对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比较大的机会。
Q:你刚才提到只提供网课不解决问题,让我想起去年刷屏的文章叫《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你觉得那个模式有什么再更进一步的可能吗?
A:我是觉得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讲,利用屏幕也好、互联网也好,还是这个混合制学习也好,一定是一个解决办法。但我们不能只依靠这块屏幕/互联网。
刚才有提到几点:一是真正深度的学习不仅是输入的过程,也有输出的过程,而输出需要老师的设计、场景的创造;二是我们刚才说到学习不是一个机械化的过程,它是一个社会化的一个情感化的过程。那么基于这样的研究或观察,学生需要互动,需要合作,需要与成年人和老师交互的场景。
我们在线上应对方面,除了做直播和录播的,也会给学生课表做调整,还有个性化的指导。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自己能够规划自己的学习节奏,但对于学业的规划、对于升学的规划,甚至包括对于未来的规划,还是需要来自学校和导师的指导。
Q:刚才提到个性化的问题,其实对师资的数量和力量有很大的要求,你会不会觉得对于目前整个中国的教育现状来说要求太高了?
A:我觉得这个问题肯定是要分阶段或者说分地区的去解决。我们现在老师的任务主要还是在教课上,但像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像美丽中国的教师去支教,有的学校老师可能一个人教三门课、五门课甚至更多的课,老师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
有了互联网以及屏幕的引入,老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花在创造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输出方面。另一方面,老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跟学生做沟通和交流,去做个性化的指导和引导。这背后是心理学、教练技巧、沟通技术的支持。我想老师花时间在这些方面,要比同时去教语数外政史地更好一些。
Q:在疫情发生之后,你有没有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直接会发生的变化的预测?
A:我的一个猜测是,会有更多这样的教育技术能够进到一线的课堂中去,特别是一些在过去没有接触到教育技术或者互联网教学这种模式的中小城市学校。目前我认为我们的线上课堂和线下教学在整体上是分家的。我也希望看到之后这两条线路可以在一定程度的融合,或者能够找到一个交点。
硅谷早知道 RSS http://
feeds.fireside.fm/guiguzaozhidao/rss
微博丨微信小程序:声动活泼
监制:徐涛、丁教
剪辑:迪卡普里鑫
运营:Akida
编辑:ZZISHAN、Amanda
-End-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